后朋克(post-punk),起源于1977年由性手枪(sex pistols)掀起的朋克大浪潮之后的那段日子。在性手枪乐队大红大紫之后,在英国的后朋克乐队诸如Joy Division、Gang of Four和The Cure等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在公众的面前,并且在当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成功掀起了一场后朋克浪潮。
而说起后朋克,很多人都会提出疑问——究竟什么音乐才算作后朋克?后朋克不像是金属、硬摇那样在音乐形式上具有鲜明风格特点,即使是只相差一字的朋克乐,也并无太多在音乐形式上的关系。谈及音乐风格与形式,本来就是仁者见仁的事情,而就我个人看来,后朋克的意思本就是指“朋克浪潮之后”即后朋克浪潮。而之所以如此称呼,其理由便是后朋克音乐的精髓所在——思想。
朋克乐给人叛逆不羁、叫嚣一切、狂妄等的反主流的一种充满原始性的态度,而后朋克即是基于朋克文化所带来的这些特性之上更加趋于艺术化且拥有一定深度的音乐。在思想上摆脱了朋克乐的稚嫩,但仍旧以反主流甚至过度偏激让音乐坠入黑暗中为其核心。曾经和朋友多次严肃探讨过关于什么才算后朋克音乐的问题,讨论结果主要有如下几点:
- 音乐形式特征——不管如何绝对是贝司“蹦蹦蹦蹦蹦”;
- 音乐内容特征——现实,甚至超现实,一定跟什么情情爱爱没太大关系,有关系也是说这(爱情)是多么坑人的;
- 音乐人物特征——乐队主创人员不是神经病就是精神病,最最最起码性格也是要具有一定孤僻的特征,病得越厉害乐队越厉害。
总而言之,后朋克的名字更多的是指代一个时期的文化而非一种单纯的音乐形式,并且具有非常值得探究思考的深度。往往我们在听到某只后朋克乐队的时候总是会有“喔!他(她)这几句写得好棒!”这样的感慨并回味良久。而在唱腔上也会不时出现嘶吼般的声音,似是压抑着的情绪在音乐中不自觉的就迸发了出来。最经典的莫过于Joy Division于BBC演出时的那首”She’s Lost Control”,Ian低沉的声线配上他真实却不失优雅意味的歌词让这首歌似是拥有了灵魂一样侵蚀着其他人的灵魂。而诸如The Birthday Party,Gang of Four等同样是个中好手。
你为什么不提Green Day!为什么!
绿天谈起来我写得太累
那有个乐队叫洄游,他们的贝司从来不蹦蹦蹦一不开心就开着过载窜上来了他们是不是后朋呀?
不提后朋和哥特摇滚的直系关系也就算啦,不提Bauhaus是神马意思嘛,哼╭(╯^╰)╮
我告诉你为什么,因为他们和the cure一样,太难听!!~~~~
居然说the cute 难听,伦家好桑心T^T
我擦 the cure多好听啊。曲风变化也很牛逼,我的心水乐队啊!!!你黑我大cure,和你拼了
来战!我就觉得CURE难听~~~
来啊 谁怕谁!!
post punk is cool cool cool
学习了。。。就对the cure 和 new order 比较了解
PunkReviv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