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人的年——寧夏製造

從大年初三開始直到初六,四天時間,十多支來自寧夏本土的樂隊和歌手,在寧夏的livehouse里進行了一年一度的彙報聯歡大趴體。作為一個屬於在寧夏的熱愛音樂的人們一年一度的節日,這幾場演出既有如布衣樂隊、謠樂隊以及立東樂隊這樣已經在全國擁有一定知名度的樂隊參演,也有如妙樂隊、指紋樂隊這些雖然並不被大眾熟知卻同樣優秀的二線樂隊。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神奇地發售了四天通票這種喜聞樂見的東西,並且其一部分票房以及及樂手們自發的義賣收入將捐予一個罹患白血病的女童以支持她的治療。今年我雖然開心地買了通票,但只看了初四和初五的兩場,演出樂隊為布衣樂隊、謠樂隊以及立東樂隊(嘉賓樂隊因為我實在不了解所以就不談了)。向大家講講我的見聞。

閱讀全文 →

歌單001號:淺談後朋克浪潮

後朋克(post-punk),起源於1977年由性手槍(sex pistols)掀起的朋克大浪潮之後的那段日子。在性手槍樂隊大紅大紫之後,在英國的後朋克樂隊諸如Joy Division、Gang of Four和The Cure等如同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在公眾的面前,並且在當時(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成功掀起了一場後朋克浪潮。

而說起後朋克,很多人都會提出疑問——究竟什麼音樂才算作後朋克?

閱讀全文 →

評論:實驗音樂是個不錯的話題

人們對於「先鋒」文化的態度耐人尋味。之前一段時間,我母親向我借閱了一本周亞平的詩集。她表示並不喜歡這樣的作品——這種「文學實驗」在她看來更像是玩弄文字,其中涵義難以體會。這兩件事多少有些相似,相對於和我交往甚密的前衛人們對「先鋒」的積極態度,大眾對這些作品並沒有太正面的反饋。身處於兩個群體之間,我聽過很多人感慨這種反差,而當這種反差發生在像《好歌曲》這樣由知名人士坐鎮的場合時,這些感慨便總是會化為激烈的爭論。

閱讀全文 →